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巨款丨记忆棒变身“电子茅台”:一个月涨一倍

海报新闻首席记者张一凡记者秦文济南报道“以前不到200元的DDR4 16G内存条,今天售价484元,上周卖到450元,价格就像火箭一样!” 11月10日,在济南华强电子市场,商家李老板一边向询问的顾客展示摘录,一边无奈地叹了口气。记者参观科技市场新闻海报,了解内存模组价格上涨的情况。近期,存储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。从地区市场数据来看,10月13日至18日,DRAM(动态随机存储器,即记忆棒)方面,DDR5 16G和DDR4 16G均价较百周分别上涨20.59%和11.11%,环比涨幅高达58.73%和43%。 DDR代表double datarate(双倍数据速率),是内存模组的主要技术标准,也是衡量内存模组的关键指标环形内存性能。发帖人新闻记者走访现场发现,席卷全国的记忆棒涨价对济南市场影响较大。 DDR4和DDR5全系列产品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,部分型号每月涨价一倍。被消费者称为“电子茅台”的记忆棒,如今已经成为数码市场最“火爆”的产品。贸易商直言“价格每天都一样”,而买家则抱怨“买早赚早”“内存条涨价了,现在又涨了”。进入华强市场前,记者在电梯里遇到了一名搬运工。当得知记者前来购买电脑内存条时,搬运工对记者感叹道。 10日上午10点,济南华强市场里挤满了很多电脑及配件摊贩,但电脑硬件区却无人问津。nd。 “最近,很多客户对内存的询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,有的装机了,有的升级了,很多人过来询问能不能备货。”多年销售数码配件的王女士告诉记者,DDR4的价格普遍较高。 “现在我们店里有DDR4,16G金百达的价格是370元,金士顿的价格是440元。另外这款内存条的最终价格不到200元,涨了一倍多。”王女士表示,今年9月份以来,记忆棒的价格持续上涨,尤其是10月份,价格更是达到了“火箭”。记者走访发现,目前华强科技市场相当冷清,大部分摊主表示内存条价格上涨。 “现在价格每天一个,上午报的价格下午就不一定了。”另一摊位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,“价格记忆棒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,有时一天涨三五块钱,有时一天涨十块钱,这对我们贸易商的影响较大。”因此,贸易商因为成本压力不敢大量备货,只能少量购买以维持供应。建议申请者及时做出决定。有老板还向记者建议:“据说明年4月份价格就会开始下跌。”如果不着急买的话,可以再等等。”除了内存条的进步,闪存(NAND)、固态硬盘(SSD)、机械硬盘、机械硬盘、U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出现了涨价的情况。“我们专柜的U盘国庆前已经准备好了,仍然可以以同样的价格出售。”每换一个新的就贵10块钱。”另一摊位老板表示,机械硬盘的价格已经下沉了。仅200元一张。现在500多元,600元左右。太可怕了。这一下子就涨了三倍。”一个月之内,有的U盘单价也上涨了10多元。不过,在这个有人欢喜有人忧的物价上涨时期,有人因此成了“千万富翁”。“这两个月,我们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千万富翁,因为大商家会准备大量的货。单只丝袜的成本可达数千万元甚至数千万元。由于价格快速上涨,现有库存价值增加了​​两倍。”老板说,“我什么也没做,不到两个月,1000万变成了3000万。比股票还刺激。”走访中,打算更新内存条的济南市民张先生向记者抱怨道:“我2024年6月3日从京东购买的DDR4 16G内存条,售价499元一条。双装,订购时价格为460多元。 11月10日,同品牌同规格记忆棒价格989元,上涨1.15倍,不打算换。”济南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购买记录。2024年6月3日购买的记忆棒价格为460多元,而11月10日“双十一”同品牌同规格记忆棒价格为989元。市民刘女士很庆幸自己起步早:“我组装电脑时花了300元买了DDR4,9月份就花了。”现在16G内存的价格已经涨到了400多元,相当于变相“赚”了100元。我并没有想到记忆棒会成为“理财产品”。 “类似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流行。不少网友晒出自己囤货的截图,并调侃“现在买内存更重要了”比买黄金还重要。 “在线电商平台上,记忆棒价格也有所下滑。10月660元,2025年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暴涨171.8%,而同期全球黄金面积增幅不足110%,记忆棒涨幅超过黄金。从1000多元涨到近2000元的机型,涨价或将持续为何内存模组价格会出现“史诗级”提升? 济南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赵先生解释道,此次涨价是“需求增长+供应收缩”的双重效应。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等三大内存存储巨头纷纷改变生产工艺HBM、DDR5高端产品等产品的供应紧张,导致DDR4等传统产品供应紧张。到2025年底DDR4内存模组,全球内存产能可减少25%。与上一代相比,不同版本存储之间的价格差异也拉大了。新一轮的上涨和服务器需求的复苏,加上人工智能服务器数量的增加,将继续推动价格上涨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购买机会;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不建议盲目囤货。毕竟内存是电子产品,存在技术重复的风险。盲目跟风可能得不偿失。 “不少科技市场管理者也纷纷发布公告,表示将对价格波动进行补偿,规范交易者的经营行为,结束有害涨价等乱象,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利益。消费者的期望。